2021年人社部:關于職業培訓等問題權威回復
作者: admin 時間: 2022-02-10 14:57 點擊: 次
李忠:關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考慮和安排
我國目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,就是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。一些勞動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也有一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員工。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,就是崗位需求和勞動力的供給不匹配,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不適應崗位的需要。同時,我國技術工人是普遍短缺的,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2以上。

進入新發展階段,在就業領域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,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。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,既可以提高就業能力,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,又可以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,提升人力資源質量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近些年,我們采取了積極有力的措施,加強職業技能培訓,健全技能人才培養、使用、評價、激勵制度,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。主要措施包括,實施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,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,實施新型學徒制,完善職業資格評價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,提高技術工人待遇,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,健全技能競賽體系,加大表彰激勵力度等。經過努力,我們國家技能勞動者已經超過了2億人,占就業總量的比例從前幾年的20%提高到了26%,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,占技能人才總量的比例達到28%,我們預計年底前這個比例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。
今年我們將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。
一是在增強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質效上下功夫。剛才紀南部長介紹了我國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,今年是最后一年。前兩年開展的補貼性培訓超過了4000萬人次,培訓的數量應當說是很可觀的。下一步關鍵是提升培訓質量,所以我們把三年提升行動在今年特別定位為“技能提升質量年”,重點是以優質高效為目標,合理延長培訓時長,合理確定提高培訓補貼標準,全面實施實名制管理,著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。
二是在推進職業技能競賽上下功夫。大家也都關注到了,去年底我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,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、項目最多、規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。大賽的舉辦,帶動了更多年輕人走技能成才、技能報國之路,營造了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。今年在各地、各行業都有一些競賽的基礎上,還要重點辦好兩項賽事,一個是全國新職業技能大賽、一個是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。同時,還將堅持完善競賽體系和提升競賽水平兩手抓,推動職業技能競賽高質量發展。
三是在開發新職業上下功夫。近年來我們向社會發布了三批38個新職業,像在疫情期間,發布的呼吸治療師、網約配送員、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等這些新職業,從業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職業特長。不久前,我去一些平臺企業調研的時候,大家提出來,像網約配送員這個新職業的發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這對于改善就業結構、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、引導企業招聘用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今年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,及時發布新職業。同時,今年我們還將啟動修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》,這個分類大典是在2015年頒布的,這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、科技進步、產業結構調整,有很多新職業產生,我們將把這些新產生的職業納入分類大典里面,進一步健全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職業分類體系。
張紀南:關于職業技能提升相關工作,我補充一個情況,供記者朋友們參考。去年我們組織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時候,有一個現象也挺有意思的,場上競賽是非常激烈,場下“搶人”也是非常激烈。有一個例子,有一個18歲的技師學院的在校學生,他拿了物聯網技能比賽的冠軍,比賽結束后幾家企業搶著要,最后和一家企業簽了百萬年薪的意向書。所以,技能競賽本身給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舞臺,也給企業招聘相關方面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個渠道。
我國目前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,就是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。一些勞動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也有一些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員工。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,就是崗位需求和勞動力的供給不匹配,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不適應崗位的需要。同時,我國技術工人是普遍短缺的,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2以上。

進入新發展階段,在就業領域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,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。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,既可以提高就業能力,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,又可以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,提升人力資源質量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近些年,我們采取了積極有力的措施,加強職業技能培訓,健全技能人才培養、使用、評價、激勵制度,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。主要措施包括,實施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,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,實施新型學徒制,完善職業資格評價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,提高技術工人待遇,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,健全技能競賽體系,加大表彰激勵力度等。經過努力,我們國家技能勞動者已經超過了2億人,占就業總量的比例從前幾年的20%提高到了26%,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,占技能人才總量的比例達到28%,我們預計年底前這個比例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。
今年我們將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。
一是在增強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質效上下功夫。剛才紀南部長介紹了我國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,今年是最后一年。前兩年開展的補貼性培訓超過了4000萬人次,培訓的數量應當說是很可觀的。下一步關鍵是提升培訓質量,所以我們把三年提升行動在今年特別定位為“技能提升質量年”,重點是以優質高效為目標,合理延長培訓時長,合理確定提高培訓補貼標準,全面實施實名制管理,著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。
二是在推進職業技能競賽上下功夫。大家也都關注到了,去年底我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,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、項目最多、規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。大賽的舉辦,帶動了更多年輕人走技能成才、技能報國之路,營造了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。今年在各地、各行業都有一些競賽的基礎上,還要重點辦好兩項賽事,一個是全國新職業技能大賽、一個是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。同時,還將堅持完善競賽體系和提升競賽水平兩手抓,推動職業技能競賽高質量發展。
三是在開發新職業上下功夫。近年來我們向社會發布了三批38個新職業,像在疫情期間,發布的呼吸治療師、網約配送員、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等這些新職業,從業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職業特長。不久前,我去一些平臺企業調研的時候,大家提出來,像網約配送員這個新職業的發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這對于改善就業結構、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、引導企業招聘用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今年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,及時發布新職業。同時,今年我們還將啟動修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》,這個分類大典是在2015年頒布的,這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、科技進步、產業結構調整,有很多新職業產生,我們將把這些新產生的職業納入分類大典里面,進一步健全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職業分類體系。
張紀南:關于職業技能提升相關工作,我補充一個情況,供記者朋友們參考。去年我們組織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時候,有一個現象也挺有意思的,場上競賽是非常激烈,場下“搶人”也是非常激烈。有一個例子,有一個18歲的技師學院的在校學生,他拿了物聯網技能比賽的冠軍,比賽結束后幾家企業搶著要,最后和一家企業簽了百萬年薪的意向書。所以,技能競賽本身給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舞臺,也給企業招聘相關方面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個渠道。